网站首页 手机网 关于我们

首页 > 安全 > 安全提示 > 正文

打车软件取消补贴遇冷 商务租车或成未来方向

2014-08-21 09:21: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价格战的第一枪在今年1月10日正式打响,当天滴滴打车率先推出了乘车费用立减活动,实施了补贴政策。在此之前,滴滴打车刚刚在1月初从腾讯和中信资本筹集到1亿美元。价格战最激烈时,乘客端补贴一度达到一单13元,司机端是一单补贴15元。最为惨烈的消耗战阶段是在今年2-3月期间,大量人民币流入了出租车司机的腰包。当时在我省石家庄、唐山等城市几乎到了没有智能手机就打不到车的地步。

今年3月下旬之后,补贴额度逐渐减小。到了5月,两家打车软件正式取消乘客端返现补贴,不过司机端补贴依然存在。再到8月,滴滴和快的打车都宣布司机端现金补贴“归零”。有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两大打车软件停止乘客现金补贴,滴滴打车已补贴了14亿元,快的打车补贴超过10亿元。

虽然投入了巨资,双方却都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价格战伊始,双方各占大约一半市场;价格战结束时,双方依然各占大约一半市场。不过,双方都宣称取得了培养用户上的胜利。滴滴打车石家庄公司总经理王忠利表示:“在进行了半年的促销活动后,我们已经在司机和消费者中间培养起了一种习惯。”目前,滴滴打车总用户超过1亿,司机100万以上。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滴滴和快的在出租车打车市场火拼了一年多,争夺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和流量,但打车软件自身的盈利模式却依然不清晰。滴滴打车相关负责人曾称,滴滴对盈利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公司每月有千万级别的广告费入账。然而,与滴滴14亿、快的10亿的补贴额相比,这些收入实在是杯水车薪。

打车软件未来何去何从?商务租车或成方向

“零补贴”之后,打车软件不得不面临用户下降的问题。未来何去何从,打车软件已走到十字路口。

国内研究机构易观智库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3亿,打车软件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业内专家指出,打车软件需提升用户黏性,形成自己的核心用户群,并从这些核心用户中挖掘平台价值,以此确立自己的商业模式。

据了解,快的、滴滴已把目光双双瞄准了商务租车领域,并开始不同程度地布局。

商务租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预约租车巨头Uber,即利用互联网租车平台,把来自中小型租车公司及私人的车辆以及劳务公司的司机进行资源整合,并按一定比例向每笔交易收取佣金。与出租车相比,商务租车的盈利模式更加清晰,招募司机及车辆、找到用户,双方接单并付款后,平台作为中间商收取佣金。

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租车市场规模达32.5亿元,环比增长19.9%;二季度互联网租车市场规模达39.8亿元,环比增长22.5%。

目前,快的打车先行一步,将此前收购的大黄蜂打车进行升级改版,并改名为“一号专车”,主打高端商务租车市场。据快的营销副总裁李敏透露,该业务主要针对的是小众市场,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提供服务,未来将扩展到全国。滴滴打车也传出了组建商务车团队的消息,并命名“U优打车”。

业内人士指出,经过前期抢市场,用户对快的、滴滴品牌有了认知,进入商务租车市场可以有效发挥品牌价值,形成稳定收入来源。

相关:互联网三巨头掘金商务租车

目前,相比出租车领域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两强争霸,商务租车市场在国内的竞争格局还未明朗。但是,国内互联网BAT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已杀入其中。

除了阿里巴巴投资的快的打车和腾讯投资的滴滴打车加紧布局商务租车市场外,另一互联网巨头百度也已进军这块新市场。日前,百度联合易到用车,推出了商务租车产品“百度专车”,并在百度地图iOS客户端上线。“百度专车”以百度地图作为平台,用户可以登录最新版的百度地图客户端中使用。

而除了上述三巨头以外,“外来户”Uber已进驻上海、深圳、广州和北京,积极抢占商务租车市场。业内人士认为,与传统的出租车市场相比,已经有成熟商业模式的商务租车市场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快的打车旗下的“一号专车”总经理李祖闽甚至放言:国内商务用车市场价值高达4000亿元。

责任编辑:晓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