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首页 > 安全 > 安全提示 > 正文

汽车垄断违法所得,该如何处理

2014-08-16 09:40:39  来源:燕赵晚报  

汽车业正在面临一轮远超预估的反垄断风暴。连日来,继奥迪、克莱斯勒、奔驰等豪华车品牌接连被爆接受反垄断调查后,丰田等一些日系车品牌也进入调查视野。一旦被坐实垄断行为,这些车企垄断违法所得将如何处理?咱们老百姓又能否就此真正享受到平价购车?

如何处理垄断违法所得?

一汽大众日前发表声明承认价格垄断违法问题,成为首家承认违法行为车企;此前,国家发改委已公开表示,查明克莱斯勒、奥迪两家企业存在垄断行为;而包括捷豹路虎、奔驰、宝马等企业也接连宣布下调整车或是零配件价格,间接承认定价存在不妥。

于是,对于违法车企如何处理成为舆论热点。据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违反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以即将对奥迪品牌的执法处罚来说,据权威人士介绍,从罚款的销售额计算范围看,小到涉案销售区域40多亿元的年收入,大到一汽大众中国去年在全国范围内3000亿元左右的收入,乘以1%或10%的处罚下限或上限比例,差别可达到800倍。

法律专家提醒,对于垄断车企的处罚不应仅仅停留于罚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刘俊海指出,除罚款以外,对于垄断车企之前违法所得,应予以没收。从近期涉嫌垄断车企动辄近20%的降价幅度来看,一旦被认定为垄断,这些车企此前垄断所得数额将十分巨大。

车价降多少还看车企有否诚意

反垄断高压之下,有关车企纷纷宣布调价,自7月25日捷豹路虎中国成为首家公开宣布降价的车企以来,梅赛德斯-奔驰、克莱斯勒、宝马以及多家日系品牌,先后宣布降价,以回应反垄断调查。记者注意到,宣布降价车企中,大部分下调的是零配件价格,而下调整车价格的较少,比如奥迪、宝马、奔驰等品牌的价格下调仅限于零配件,捷豹路虎、克莱斯勒部分车型下调了整车价格。

因此,近期就想买到降价车的消费者可能会大失所望。连日来,有多家汽车类网站发布调查显示,包括奥迪、宝马在内的一些车企4S店工作人员表示,至今未接到任何降价通知。而一些降价车型,也大都是老款或销路不好的车型,即便调整了,价格依旧与国外售价相差甚远。

刘俊海提醒说,一些车企既然已宣布降价,就必须把降价落实到位,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反垄断的成果。否则,将涉嫌对消费者的欺诈或误导,“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其结果是,这类车企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会承受来自市场、法律与商誉的多重制裁”。

车市怎样才能回归非垄断?

业内人士认为,要杜绝汽车行业的垄断,治本之策恐怕还在于构建起反垄断的新环境。

刘俊海指出,车市要想真正回归非垄断,必须鼓励竞争,打破垄断,市场失灵时,政府必须挺身而出,铲除失信企业滥用垄断优势和限制公平竞争的乱象,旗帜鲜明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维权与鼓励市场创新、促进公平竞争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就要求,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从上到下对垄断行为保持持续的监督力度,对垄断行为零容忍;另一方面,营造反垄断的新环境,消除制度漏洞,加快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进度。记者注意到,我国实施多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存在缺陷,是造成车企滥用定价权的制度温床,该办法第25条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间接强化了厂家在销售、售后维修与配件供应的垄断地位。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已出台新政策,宣布自今年10月1日起,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即同一家4S店可以同时销售不同品牌汽车。这被视为相关办法放开信号。

据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透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结合产业发展阶段和行业变化趋势,组织汽车行业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更有效地促进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奥迪垄断罚单成悬念 不是18亿,或是2亿多

随着对奥迪反垄断调查接近尾声,奥迪将被罚多少备受关注。“处罚主要还是集中在湖北区域吧。”一汽-大众相关人士在否认了“奥迪品牌因垄断被罚18亿”的传闻后表示,公司正在等待发改委的处罚通知,“近期就会有结果”。相关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对一汽-大众的罚款将以奥迪2013年在湖北的销售额为标的,处以1%-10%的罚款,最终的罚款金额接近2.5亿。

近日,奥迪发布公开信息称,为更好配合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一汽-大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丕杰携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薄石、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以及相关区域市场负责人,前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就相关情况做了汇报。

对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张丕杰表示,“针对出现的问题,一汽-大众奥迪已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停止了违规做法。一汽-大众奥迪将诚恳接受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事的处理,并进一步加强对区域销售服务业务的规范和管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两周前,为顺应当前的形势,奥迪还曾主动下调了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以国产奥迪A 6L为例,该车型的“零整比”(零部件价格与整车价格比)从411%降至291%。

汽车反垄断降价和处罚不是终点

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反垄断都不应当是一阵风,在砸开坚硬的垄断外壳之后,应当把反垄断重点放在破旧立新的制度化建设上,以彻底消除垄断滋生的土壤。具体到汽车业反垄断,不管具体的垄断形式是哪种,根本目的不能脱离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在汽车厂家零部件降价、消费者售后保养得实惠、相关厂家遭受处罚之外,一些汽车行业存在已久的与我国反垄断法相背离的办法、规章、规则乃至思维模式,都应当及时调整。

汽车业反垄断也要与国际接轨,相关企业应当对不同市场一视同仁,不能视法律环境宽松“看市场下菜碟”。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此前曾在汽车零部件价格与投标操纵调查中起诉20家公司和21位高管,20家公司都认罪或同意认罪,同意支付16多亿美元刑事罚款。由此可见,汽车行业在零部件领域遭遇的反垄断调查并非我国独有;在这方面,美国的反垄断调查力度要比我国强很多。归根结底,相关企业要反思自己的垄断行为,并积极改正错误做法。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大新车市场的桂冠,各大汽车巨头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中国汽车市场是我们最重视的市场”。然而重视首先要尊重,真重视还是假重视不能只看口头表态,还要看实际行动。面对有关部门的反垄断调查,态度决定一切。

汽车业反垄断之后,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协会、厂家、商家也要积极探索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如何在剥离垄断业态的同时,形成转型升级、公平竞争、创新有序的“新业态”值得破题。实际上,不管是近些年汽车利用电子商务渠道销售,还是独立资质的连锁汽车修理行业蓬勃发展,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下一步,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在各个部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狠抓落实,逐步去垄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需要抓住机遇,给市场引入更多活水,让更加充分、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给汽车行业和消费者带来双赢。

责任编辑:陈沛沛